近年来,南京市国防工业工会联合会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不断深化本系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要做法是:
一、工作谋划时,列为重点、突出推进
在具体工作谋划阶段,南京市国防工业工会联合会就确立了系统工会“三个把牢”“四个坚持”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坚持广泛调研、集思广议,反复要求聚焦两个重点,即:聚焦激励创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突出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劳模工匠作用发挥,不断促进职工技能水平提升和创新创造活力迸发;聚焦促进共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突出推进“我为群众实事”活动,与时俱进竭诚服务好职工群众。
二、工作启动时,调研分析、摸清底数
在工作启动阶段,南京市国防工业工会联合会通过分组座谈交流、专题调研了解、个别交流分析等方式,广泛了解基层企业工会对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的想法和意见,并汇总出三方面比较集中的问题:
一是职工技能等级薪酬制度改革许多企业一直在做,工会组织此时该如何进一步加以推进,如何避免炒冷饭、搞形式;二是有些企业、有些工种技术含量较低,没有国家和行业通用技术等级认定标准,该如何区分职工的技能等级;三是上级文件内容广泛、要求较高,企业各自特点不同、基础不一,难以完全严格参照要求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南京市国防工业工会联合会在广泛征求省市相关专家和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拟定了相应的协商工作策略:
一是着力推动职工技能薪酬制度的不断完善,每年根据原有制度实施情况、上级新的要求和兄弟单位好的经验进行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列入集体合同相关条款或作为附件。二是进一步推动企业广泛组织职工技能竞赛、开展技术创新、完善职工年度考核,将竞赛成绩、创新成果、年度工作绩效作为区分技能等级的参考依据。三是实事求是,从具体小项目、小待遇上一点一点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确保职工有真正的获得感。
三、工作推动时,统筹协调、综合发力
一是注重思想引领,在引导职工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上下气力。加强劳模先进事迹宣传,结合各种会议、采取多种式组织劳模先进人物与职工广泛交流;关心关爱劳模生活。结合疫情防控,对系统困难市劳模和省劳模给予专项慰问,组织劳动模范和先进职工参加疗休养。结合年度特点,推动职工参加党史学习,选拔组成系统职工代表队,认真组织多次专题集训,参加省、市职工“知史爱党、同心筑梦——百万职工学党史”知识竞赛均获冠军。此后又代表江苏省职工参加全国职工学党史知识竞赛并获得银奖。
二是促进赋能成长,在努力推动企业制订完善职工薪酬和技能等级晋升政策上下气力。邀请省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深入近30多家企业宣讲“能级工资”协商的要求和做法,帮助企业梳理激励职工技能提升方面的相关做法和成功经验,指导企业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整理形成较为通用和相对规范的具体措施,组织通过集体协商推动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纳入集体合同。四家企业“能级工资”协商工作案例入选省典型案例。晨光集团和际华5302公司工会率先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其经验做法在南京市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大会上分别进行了发言交流和书面交流。
5311厂制订《高等级岗位任职资格评聘试行方案》,理顺工厂岗位任职资格体系,搭建技术、技能、管理三类通道,综合考虑职工历史贡献、现实能力和目前承担的攻关任务,合理区分薪酬标准,体现多劳多得、技高多得、贡献突出多得。3304厂制订《能级工资专项协议》,从创新激励、技能津贴、荣誉激励、师徒结对四个方面明确奖励方法内容和标准要求。大唐南京电厂制订《大唐南京发电厂员工持证上岗管理规定》,对专业技术资格或技能鉴定等级高于现岗位要求的中层助理及以下岗位的职工,在满足岗位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岗位薪点工资上浮一档;将竞赛活动与中心工作结合,建立竞赛积分制,评选创新成果、金牌职工。
三是激发职工热情,在认真组织劳动和技能竞赛,促进职工业务技能不断提升上下气力。系统工会自筹资金40多万元,组织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光学设备擦试装配工两场市级职工职业(行业)技能竞赛,积极组队参加全市相关技能竞赛。出资组织参赛选手进行赛前集训,系统两名选手分别取得全省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竞赛第3和第5名。推动所属基层单位组织职工参加国家和行业组织的技能竞赛,多人取得良好成绩并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四是推动技术创新,在认真开展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努力促进劳模和高技能人才作用更好发挥上下气力。通过典型示范、加强交流和荣誉激励等方式,推动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促进劳模和工匠人才作用发挥。本年度系统工会3名职工被命名为南京市年度十大“南京工匠”,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入选南京市年度新命名的十个市级示范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项成果获南京市年度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2项成果获南京市年度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