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日 | 学习宪法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今年12月4日
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12月1日至7日
是第七个“宪法宣传周”
今年“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大背景下,了解宪法,学习宪法,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一起走进我国的根本大法,来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吧。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70周年。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后在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颁布了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其中,1982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是我国现行宪法。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2018年3月11日,对“八二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改、完善,最终得到了我们今日相当完善的宪法。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的作用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宪法不仅是法律文本 更是一种精神和信仰 它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法治意识 共同维护国家的法治秩序 让我们一起努力 为建设法治澄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