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钢公司构建三级基层民主管理
激活基层治理 “神经末梢”
一、推荐理由
梅钢公司制订《分厂、作业区、班组民主管理工作规范》,通过构建“分厂-作业区-班组”三级基层民主管理体系,将基层民主管理与相关业务变革、职工权益保障深度融入,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调动职工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该做法解决了厂部以下基层组织没有职代会建制、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事项难以履行合适民主程序的困境,打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公里”,激活了企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展现从制度到执行的全流程创新,为企业加强基层治理、夯实基层基础管理提供了有效路径,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探索制度与组织体系建设。三级基层民主管理体系明确了分厂、作业区、班组民主管理的职责及程序,涵盖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查监督权、民主推荐权、民主评议权五项职权,规范活动频次、人数及表决方式,要求涉及职工利益事项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并公开。分厂、作业区设民主管理小组,班组设民主管理会,规定成员中一线职工占比(分厂管理者不超50%,作业区不超40%),明确任期及增补流程,保障职工参与的主体地位。
二是推行基层民主管理任务清单。公司工会梳理分厂、作业区、班组民主管理工作要点,形成“一张纸”任务清单。如年初制定或修订员工绩效评价办法、奖金分配办法等制度时履行审议通过权;审查监督上年度员工绩效结果;推荐先进时履行自下而上的民主推荐权等。通过任务清单提醒管理者规范履行民主程序,减少对个人经验依赖,实现规范化、体系化管理。
三是融入业务管理变革实践。在“赛马制”绩效变革、模拟经营、人员分流等变革中,通过召开所在层级民管会,讨论确定业绩考核指标、人员安置方案等,使得绩效考核方案、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充分吸纳民意、公开透明。既保障了方案科学公正,保障职工知情权,又激发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变革平稳顺行。
四是构建宣传与监督机制。加大基层民主管理宣传力度,在工会主席例会、分厂工会主席/班组长培训、征集工运论文及案例时,设置基层民主管理的主题,提升对民主管理的理解与思考。二级单位工会每年自查三级民主管理的落实情况,公司工会抽查验证,检查结果纳入对党组织考核及工会建家竞赛评价,确保基层民主管理有效运行。
(二)工作成效
一是和谐劳动关系成效突出。通过源头参与奖金分配、业绩考核、绩效结果评价等前置流程,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氛围,既让职工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赏识,激发职工的活力和创造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归属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24年梅钢公司分别荣获南京市、江苏省“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节组织”称号。
二是基层履职意识明显提升。基层民主管理是一种管理工具,有利于提升各级管理者树立规则意识、规范履职意识,制定规章制度时,吸纳民意、取得共识,让民主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快速落地,促进企业基础管理规范化。
三是企业变革发展有序推进。职工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实践活动,通过广泛收集职工的意见建议,让职工主动参与变革方案的酝酿讨论,保障了变革方案的顺利通过,助推了企业变革发展。实施以来,梅钢公司共有28项改革及业务调整事项,涉及约2500名职工,整体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