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上新”,江苏再增11人
本报讯 (记者 谢丹娜)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我国首批200名高技能人才经过一年多的培育,正式被授予“大国工匠”人才称号,江苏11人入选。
“大国工匠人才”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实施大国工匠人才计划而选拔培育的工匠领军人才,计划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人才,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截至目前,我省共有16名大国工匠、682名省级工匠。
今年我省新晋的11名大国工匠,来自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冶炼、电力、纺织等不同行业,都是所在领域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是: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党支部副书记何光华,常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乔森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乔森,江苏大明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明精工部长助理杜华军,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工与新能源研发中心电装设计室主任黄剑,上汽集团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制造中心装备动力部机电维修工雍宁,苏州宝联重工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雷雨田,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金属材料技术研发中心铸造工张剑云,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造币有限公司集团公司首席专家马立项,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调试工刘文生,江苏鑫亿鼎石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谢大春。
其中,何光华等7人由江苏省总工会推荐,张剑云由全国铁路总工会推荐,马立项由中国金融工会推荐,刘文生由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推荐,谢大春由全国工商联推荐。他们多年坚守一线岗位,以精湛技艺突破技术壁垒、以坚守创新赋能产业升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江苏省总工会在全省开展“争做技术能手、争当大国工匠”活动,努力构建具有“工”字特色的大国工匠、江苏五一工匠、市级工匠多层级工匠人才培育体系,培育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截至目前,江苏共有15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涌现江苏大工匠61人、江苏工匠621人、首席技师26人、特级技师252人。江苏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494万、494万,比“十三五”期末分别增加105万人、39万人;技能人才总量占就业人员总量的30.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3.1%,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1021人,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